首页
关于
Search
1
20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
300 阅读
2
狼牙山五壮士:宁死不屈 战斗到底
299 阅读
3
{视频讲解四渡赤水}史上最详细拆解长征最秀一役
284 阅读
4
《伟大征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展》 在西柏坡纪念馆开展
214 阅读
5
中国凤凰城——河北唐山
214 阅读
默认分类
河北
唐山
保定
石家庄
专题
长征
天津
致敬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
登录
Search
红图
累计撰写
8
篇文章
累计收到
0
条评论
首页
栏目
默认分类
河北
唐山
保定
石家庄
专题
长征
天津
致敬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
页面
关于
搜索到
4
篇与
唐山
的结果
2021-07-01
谁妄想欺负中国,必将被碰得头破血流。
{bilibili bvid="BV1H64y1b7Gt" page=""/}
2021年07月01日
172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1-07-01
李大钊精神风范
李大钊(1889年10月29日—1927年4月28日),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我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而且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1920年10月4日,北京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成立,李大钊为负责人。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个重要的历史节点,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深切缅怀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大钊。纵观他光辉战斗的一生,其最可宝贵的精神品质就是对党和国家的无限忠诚,对民族复兴的使命担当,对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无私奉献。 01 李大钊的忠诚、担当和奉献精神,体现在他深沉的爱国主义思想中,体现在他对救国救民真理的不懈追求中。 李大钊的爱国主义思想有一个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紧密相连,与他不懈探寻救国救民真理紧密相连,也与他的爱国斗争紧密相连。李大钊从爱国主义出发,在探索救国救民真理过程中,逐渐由一个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同时,他把朴素的家国情怀升华为无产阶级爱国主义思想,并积极投身反帝反封建伟大斗争。 02 李大钊的忠诚、担当和奉献精神,体现在他对党的革命事业的鞠躬尽瘁上,体现在他的勇于担当和无私奉献上。 李大钊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后,影响陈独秀、毛泽东等一大批志同道合的革命同志和青年学生,使他们的世界观发生根本转变,携手创建了中国共产党。从此,李大钊把对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忠诚,转化为对党的革命事业的忠诚,展现出坚守初心的使命担当和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 李大钊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前赴后继,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拼搏奉献,将他为之奋斗的理想变成了现实,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新时代,以对党和国家的无限忠诚,对历史使命的勇于担当,对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投入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的新征程中,让“青春中华”变成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的美好现实,是我们对李大钊同志最深沉最真诚的纪念。 以下为全文 自1921年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走过了百年不凡的历程,创造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辉煌伟业。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个重要的历史节点,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深切缅怀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大钊。纵观他光辉战斗的一生,其最可宝贵的精神品质就是对党和国家的无限忠诚,对民族复兴的使命担当,对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无私奉献。他所展现的精神风范,必将成为我们在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新征程中奋勇争先、建功立业的强大精神动力。 李大钊的忠诚、担当和奉献精神,体现在他深沉的爱国主义思想中,体现在他对救国救民真理的不懈追求中。 李大钊的爱国主义思想有一个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紧密相连,与他不懈探寻救国救民真理紧密相连,也与他的爱国斗争情怀紧密相连。在这个历程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传统而又朴素的家国情怀,逐渐升华为无产阶级的爱国主义思想。 1889年10月29日,李大钊生于直隶省(今河北省)乐亭县,自幼饱受私塾教育。1905年考入永平府(今卢龙)中学,接受新式教育。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堂,开始系统接受西学教育,深受西方政治思想影响,接受了“国家”“民族”等西方近代思想观念。在救亡图存这一时代最强音的强烈感召下,李大钊忧国忧民,开始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道路。正如他所说:“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 李大钊中学时期就喜读康梁文字,仰慕谭嗣同,深受改良主义思想影响。1910年他作为学生代表参加请愿活动,要求预备立宪,支持改良,付诸实际行动。辛亥革命胜利后,他欢欣鼓舞,以为中国从此可以建立西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1912年1月,他参加了策划滦州起义的外围组织北方共和会,支持滦州起义。起义失败后不久,他撰写《隐忧篇》,对“党争”“政争”和民不聊生等状况表示十分担忧。1914年初,李大钊赴日本留学。旋即,他发表《厌世心与自觉心》一文,呼吁建立一个可爱国家而爱之。1915年,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和日本秘密签订“二十一条”。李大钊义愤填膺,撰写檄文,立即回国投身反袁斗争。他“益感再造中国之不可缓”,撰写《青春》一文,疾呼创造青春中华,从此放弃了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理想。 就在这时,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传来,李大钊对十月革命开辟的社会主义道路产生了极大兴趣。他一边认真研究,一边接连发表《东西文明根本之异点》《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Bolshevism的胜利》等文章,在国内掀起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高潮,广泛宣传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此后,李大钊专心致志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孜孜不倦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路径,先后撰写《再论问题与主义》《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著名文章,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拯救中国的“导星”,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根本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至此,李大钊从爱国主义出发,在探索救国救民真理过程中,逐渐由一个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同时,他把朴素的家国情怀升华为无产阶级爱国主义思想,并积极投身反帝反封建伟大斗争。 李大钊的忠诚、担当和奉献精神,体现在他对党的革命事业的鞠躬尽瘁上,体现在他的勇于担当和无私奉献上。 李大钊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后,影响了陈独秀、毛泽东等一大批志同道合的革命同志和青年学生,使他们的世界观发生根本转变,携手创建了中国共产党。从此,李大钊把对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忠诚,转化为对党的革命事业的忠诚,展现出坚守初心的使命担当和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 李大钊视“横渠四句”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座右铭,这种来自传统文化精髓的浩然之气和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在李大钊身上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令他身上充满了为使命而担当的磅礴正气。李大钊在青年时代就胸怀大志,1907年夏,他“感于国势之危迫,急思深研政理,求得挽救民族、振奋国群之良策”,主动放弃免费读师范的机会,选择到得风气之先的天津继续深造,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堂。6年艰苦的学习,费用主要靠夫人“典当挪借”维持。李大钊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随政治知识之日进,而再建中国之志趣亦日益腾高”。 1913年6月毕业后,李大钊仍感学识之不足,在友人资助下赴日本留学,“留东三年,益感再造中国之不可缓”。李大钊认为,人生最高之理想,在求达于真理。因此,他坚决拒绝趋炎附势,不仅勇于追求真理,还敢于坚持真理,致力于探寻国富民强的道路和救国救民的真理。1917年12月,李大钊进入北京大学并担任图书馆主任,主要是为了更加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李大钊为探寻革命道路而勇于担当,这种不计个人得失和荣辱的精神,正是“一生常耻为身谋”,大义凛然盖九州。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为发展党团组织,发动革命运动,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壮大党的革命事业,李大钊不顾个人安危,在大江南北四处奔波。1927年春,白色恐怖笼罩北京,很多同志劝说李大钊尽快南下避难。他毅然决然地留了下来,担当起继续领导北方革命斗争的重任。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悍然闯入苏联大使馆,逮捕了李大钊等一大批革命同志。4月28日,李大钊等20人被秘密判处绞刑并立即执行,为中国革命献出了一腔热血。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李大钊牺牲后,家庭财产只有一块大洋。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的工资最初是120大洋,不久被聘为教授后,工资为200大洋,加上稿费、演讲等其他收入,月平均收入应该在300大洋左右。李大钊始终未置家产,除了维持简朴的生活外,他的工资收入都用作了党的活动经费。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后,李大钊每月拿出80大洋作为活动经费。他还不断接济青年学生,导致自己家庭生活困难,蔡元培不得不下令会计科每月扣下50大洋给李大钊夫人赵纫兰维持家用。李大钊如此无私奉献,甚至不惜献出宝贵的生命,正可谓感天地、泣鬼神、风范永存、彪炳青史。 (图为习近平总书记向李大钊之孙李宏塔颁授“七一勋章”) 回眸党的百年历史,李大钊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前赴后继,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拼搏奉献,将他为之奋斗的理想变成了现实,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新时代,以对党和国家的无限忠诚、对历史使命的勇于担当、对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投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的新征程中,让“青春中华”变成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的美好现实,是我们对李大钊同志最深沉最真诚的纪念。 (来源:“河北中心智库”“河北党史”微信公众号。原文刊于《中国社会科学报》,作者系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略有改动
2021年07月01日
140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1-07-01
中国凤凰城——河北唐山
1976年7月28日凌晨3点42分,中国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一带(东经118.2°,北纬39.6°)发生里氏7.8级(矩震级7.5级)大地震,震中烈度11度,震源深度12千米。地震持续约23秒后,唐山被夷成废墟,656136间民用建筑倒塌和受到严重破坏,重伤16.4万人,死亡242769人,位列20世纪世界地震史死亡人数第二,仅次于海原地震。 追溯回首,那一刻中国首都北京摇晃不已,天安门城楼高大的梁柱痉挛般地"嘎嘎"作响。从渤海湾到内蒙古、宁夏,从黑龙江以南到扬子江以北,这一华夏大地的人们都感到了异乎寻常的摇撼,一片惊惧。 美国阿拉斯加帕默天文台急速响起令人震惊的警钟声,世界各大通讯社当日向全球公告了灾难消息——美国夏威夷地震台宣布:中国发生8.1级地震,美国地质调查所宣布:北京东北约100英里,北纬39.6度,东经118.1度,发生八点二级地震。 然而,唐山人在灾难面前所凝结出来的“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是震时及震后建设中支撑、激励、鼓舞和引导唐山人民最终战胜地震灾害、重建家园的精神力量。 历经十年,顽强的中国人民重塑了一座城市,修筑了心灵的城墙。简易城市存在了10年,“1986年唐山大地震10周年的时候,市区有98%的居民搬进了新房,1988年10月则全部迁入新居”。人们就是居住在简易房里,开始了唐山的重建。 唐山地震30年纪念日前夕,唐山人对抗震精神进行了理论上的升华。市委党校副研究员康继祥说:“地震灾难的惨痛可以遗忘,但抗震精神要世世代代传下去。” 习近平总书记在唐山考察时指出:“我们今天要继续弘扬抗震精神,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大精神动力。”在中华民族的精神谱系中,唐山抗震精神以其独特内涵和意蕴,成为激励中国人民克服艰难险阻、战胜风险挑战的强大精神力量。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要从唐山抗震精神中汲取前行力量,以“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和“患难与共”的家国情怀凝聚“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无穷力量,面对困难挑战不放弃、不退缩,迎难而上、奋发进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2021年07月01日
214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1-06-15
“穷棒子精神”
遵化城东四十里,有一个地方,叫四十里铺,一条蜿蜒的小河把它分成两半,东边是“东铺”,西边就是“西铺”。这里青山如黛,绿水潺潺,一座座红顶的房子错落分布在果树掩映的山谷里。流连在纵横的村路上,间或飘来阵阵花香,看见孩子们玩耍、大人们闲谈,使久居城市的人有种“精神回家”和“似曾相识”的感觉。对于许多年轻的造访者来说,也许这里就像所有北方山村一样,安静而又普通,可是,如果换做年龄稍长一些的人,提到西铺,必定无人不知。 20世纪50年代,新成立的人民共和国对农村经济形态进行了一场颠覆式的改造,在这场被称为“农业合作化”的运动中,西铺村脱颖而出,凭借其“三条驴腿”创业的事迹,成为全国的典型,并创造了闻名一时的“穷棒子精神”。“穷棒子社”的诞生 探寻穷棒子社的成长史,不得不提到解放前的西铺村。解放前,西铺村农民生活极为困苦,并且贫富不均,5户地主拥有全村57.4%的土地,而111户贫农仅拥有全村15.1%的土地,许多贫农无法养活自己,甚至有20多户农民常年靠要饭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下,西铺村进行了土地改革,每人分到1.6亩土地。然而,许多农户在生产、生活上依然存在着耕畜、农具和口粮不足等困难,再加上天灾人祸,很快又出现了新的贫困户。据统计,1948年至1952年期间,西铺就有11户卖出或典出土地74亩,有6户典出房屋15间,有4户出去讨饭,至于扛活打短工的就更多了。 1951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全国第一次互助合作会议,通过了《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响应国家号召,西铺村也开始成立农业生产互助组。互助组极大地改善了贫下中农的生产生活条件,但在当时的条件下,还有着土地分散,不利改进生产技术;各户自主经营,农民贫富分化仍然存在等问题,这些都限制了农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西铺村的“穷棒子社”诞生了。 1952年秋收以后,西铺村党支部开始领导建设以土地入股、统一经营为特点的农业生产合作社。最初党支部发出号召,报名人数一度达到70多户,但是很快就有人说:“入社个人财产全充公,再想拔腿就难了,最终还是该扛活的扛活,该要饭的要饭”,听了这样的谣言,一些农民对入社发生了怀疑和动摇,许多原来报名的户又退了,等领到办社批准书的时候,只剩下了3户。 面对这种情况,西铺党支部并没有气馁,而是深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澄清谣言,说服教育,经过几天的串联发动,最终报名入社的共有23户,绝大多数都是在旧社会扛活、讨饭、当劳工的贫苦农民。就这样,西铺村第一个合作社,终于在1952年10月26日正式成立,成立大会推举王国藩为主任,杜奎为副主任。“三条驴腿”创业 刚刚成立的王国藩合作社,面临着一系列困难,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生产资料的严重缺乏。当时,全社共有230亩土地,83口人,其中,男劳动力19人,女劳动力9人,没有一件像样的大农具,23户只拥有一头驴的不到四分之三的股份,因此被称为“三条驴腿”,这头驴,社里用3天,社外用1天,过个把月再给社外补1天。 这样的经济现状,使王国藩合作社被讥笑为“穷棒子社”。但是,广大社员人穷志不穷,他们相信“困难纵有九成九,难不住‘穷棒子’一双手”,抱定“争一口气”的决心,开始用自己的双手,改变穷棒子社的面貌。这年冬天,穷棒子社改变了西铺村多年来“冬闲”的习惯,从冬天开始,悄悄为春耕积蓄力量。他们兵分两路:少部分壮劳力带领妇女老少做好春耕准备,三条驴腿不够用,就肩不离担,手不离锹,送粪、搂石、整地;大部分壮劳力,组成一支19人的队伍,不顾天寒地冻,顶风冒雪,远出30里外的王寺峪上山打柴,解决生产资料缺乏问题。这样,经过20多天的战斗,凭着38只手,他们打回了4万多斤柴,卖得430多元。 钱挣回来了,也快到春节了。那个时候,中国农民还有“过肥年”的思想,但是,穷棒子社的成员没有为了“过肥年”动用打柴得来的一分钱,而是将这430多元钱,全部用于购买急需的生产资料,包括1头骡子、1头牛、19只羊、1辆铁轮车,还有一部分零星农具。此后一段时期,他们又多次上山打柴,为集体更新了生产工具。 转眼间1953年到来了,穷棒子社全体成员齐心协力,翻地春播,耪地追肥,凭借一股不畏困难、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这一年,粮食亩产达到254斤,超过互助组上年平均产量将近1倍;粮食总产量45800多斤,扣除集体留粮以后,平均每户可分粮1400多斤;总收入6800多元,去掉各项开支,平均每户分配的收入达190多元。穷棒子社以其创造的铁一样的事实,回击了创社初期的流言蜚语,并且以其所展示出来的优越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农民参加。1954年秋收后,除个别几户没有被吸收入社以外,148户农民全部参加了合作社。成为“国家的形象” 穷棒子社的创业故事成为全国的典型,与一本书的出版密不可分。1955年,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开始加速。当年7月,毛主席在中共中央召开的省委、市委和区党委书记会议上,作了《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随后,党中央七届六中全会又根据毛主席的这个报告,作出《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决议》。1955年底,根据形势需要,中共中央办公厅编辑出版了《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毛主席亲自撰写序言,并为书中许多文章写了按语。穷棒子社的事迹被收入这本书中,《书记动手,全党办社》《勤俭办社》两篇事迹材料都得到了毛主席亲自撰写的按语。 毛主席为《书记动手,全党办社》撰写的按语中,这样提到穷棒子社: 遵化县的合作化运动中有一个王国藩合作社。二十三户贫农只有三条驴腿,被人称为‘穷棒子社”。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在三年时间内,从山上取来了大批的生产资料,使得有些参观的人感动得下泪,我看这就是我们整个国家的形象。 毛主席在为《勤俭办社》一文撰写的按语中说: 这里介绍的合作社,就是王国藩领导的所谓‘穷棒子社’。勤俭经营应当是全国一切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方针,不,应当是一切经济事业的方针。勤俭办厂,勤俭办商店,勤俭办一切国营事业和合作事业,勤俭办一切其他事业。这就是节约的原则,节约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原则之一,中国是一个大国,但是现在还很穷,要使中国富起来,需要几十年时间。几十年以后也需要执行勤俭的原则,但是特别要提倡勤俭,特别要注意节约的,是在目前这几十年内,是在目前这几个五年计划的时期内。 这样,西铺村的穷棒子精神,随着《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的出版发行,传遍全中国,成为那个火红时代的一个标志性符号。这种穷棒子精神之所以被领袖誉为“整个国家的形象”,是因为它在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涵养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克勤克俭的精神内核。即使在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今天,这种精神依然闪烁着时代的光芒,发源于西铺村的这种穷棒子精神已经成为唐山乃至全国的宝贵精神财富。文章来源:唐山劳动报 作者:贾双跃 点击此处 查看来源
2021年06月15日
98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